廖实:突破资源限制,推动乡村学校发展

“太方便了!”“神奇!”廖实打开希沃白板,给老师们演示如何用里面的学科工具快速制作一个正方体,上色、展开、旋转,看着大屏上变幻的立体几何图形,罗庙小学的老师们惊叹不已。

在几年前,这些乡村老师还对信息技术基本一窍不通,现在,早已学会了用信息化手段上课。作为从武汉来的支教老师,廖实以一场又一场的培训,改造着这所贫困县学校的教学课堂。

困局

想好好上课,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必须的,罗庙小学连基础的水电都无法保障,这让廖实犯了难。夏天,教室40度高温根本坐不住;阴雨天,光线不够,学生睡倒一片;冬天来了,上课时天气冷得孩子们缩着身子,小脸冻得通红。教学条件就是这么艰苦,面对学生冻得通红的小脸,廖实下定决心要改变这这种局面。

但是,学校想要申请教育局的经费,得先拿出亮眼的教学成绩,可现实的条件决定了孩子们没法专心听课,课堂效果不好,成绩自然出不来,自然也就无法申请大笔经费来改善这一现状,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

除了教学环境以外,廖实还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:老师们上课都照着课本念。每个老师讲的都一模一样,完全无法在教学中看到老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。“这样不对,“廖实想,”老师和老师都是不同的,抄书不小心都会抄错,讲课怎么可能一模一样呢?”

调研以后才知道,罗庙小学的老师们为了避免讲错,都尽可能不做教学设计,与其讲错不如直接照着书念,确实不行就多念几遍。“如果廖老师愿意教我们,我们一定好好学”,老师们诚恳认真的学习态度触动了廖实,他开始琢磨能改变的方法。

突破

首先,得先搞好学校基建,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学习。为了申请经费,廖实跟校长反复沟通,打包票说,我负责出成绩,你负责对接沟通,我们一起把事办成。果然,接下来的几个月,教育局来学校进行了密集的听课调研。

每一轮听课,廖实都尽全力准备,经过2个月的密集调研,教育局决定拨款进行全校改造。课室装上了电灯和风扇。孩子们看着头顶的风扇,开心得边跳边叫,那一刻廖实感到无比满足,“前面的辛苦都值了”。

下一步,是改造老师。廖实想了个办法,叫“一课三磨”,通过集体教研提升老师们的教学能力。

“一磨”,就是解读教材,老师们开始讲自己对教材的解读,其他任何学科的老师都能听、能提建议,从而促进学科融合取长补短。

“二磨”,做课堂设计,老师做完教材解读之后,回去得吸收整理其他老师的想法建议,进行课堂设计。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全部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故事和互动,尽最大可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。

“三磨”,在课堂实践中,廖实持续组织观课议课和评课说课,让老师及时准确地得到教学反馈,并且将反馈融入到下一次的课堂设计当中。

通过“一课三磨”这个机制,老师可以在教研会上不断获得反馈,这就激励老师想尽一切办法优化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。

“以前提起教研老师们都是面露难色,现在老师们一聊到教研就是精神抖擞。”廖实谈到老师们的变化,显得有些自豪。罗庙小学的教学质量一天天进步着,要更上层楼,还差最后一步。

升级

乡村学校有着普遍的问题:老师年纪偏大,信息化能力不高,上课还是传统老师讲、学生听的模式,教学效率跟城里有很大差距。

罗庙小学很多老师年龄超过了五十岁,对信息技术基本一窍不通。刚开始的时候,还常发生老师找廖实修电脑,半天开不了机,最后发现是因为没插电源的乌龙事件。那么,就从【开机】开始教,打开文档、下载资源、制作课件,持续下去,事情就会发生转机。

上机实操的时候,有一位58岁的老教师兴奋地向廖实展示,他用食指,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戳着键盘,慢慢地打出了自己的名字。“没想到我也能学会!”这是信息技术培训时廖实听得最多的一句话。

有了信息技术基础,老师们的学习重心又会回到课堂教学上来,在一次磨课中,数学老师跟廖实反应,立体几何太抽象,孩子们听不懂,要讲得明白,就要在黑板上画很多个图。

廖实打开希沃白板,用里边的学科工具,给老师们演示如何制作一个正方体,上色、展开、旋转,看着大屏上变换的立体几何图形,罗庙小学的老师们惊叹不已,他们用“神奇”这个词表达着激动。

看到老师们对希沃白板如此感兴趣,廖实就结合教学进度,每周都开展希沃白板的使用培训,带老师学习一些新功能。开始,老师们还不习惯,用了几次以后,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,里面许多互动功能,让孩子们玩着游戏听着故事就把知识学会了,慢慢地,老师们学习希沃白板的使用就越来越认真,对课堂的设计也越来越多想法。

就这样,经过一年的持续培训,廖实在学校里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培训体系,全部老师都会把信息技术用在课堂教学里了。

  挑战

整整三年时间,罗庙小学的教学环境、教研能力、信息化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。在廖实看来,这所农村贫困学校的教学总算是步入正轨了。

紧接着,疫情就来了。学校停课,孩子们在家隔离,这打乱了罗庙小学的教学节奏。比起城里孩子,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的农村孩子面临的焦虑感要大得多。

怀着“必须做点什么”的心情,廖实想到了直播上课,至少能以此陪着孩子们。当时谁也没有经验,都是在尝试,新的挑战一个接着一个:直播平台怎么选?直播课怎么讲?

对比娱乐导向、办公会议型的直播平台以后,廖实决定优先使用希沃云课堂开播,一是因为平时老师同学接触得多,二是希沃原本的教学功能很丰富,直播也能同样应用,尽可能还原课堂,保证教学质量。

与希沃的小伙伴多次沟通、调试、试讲后,廖实首先在自己班讲了一节正式的教学直播,第一堂课,有44名同学观看了直播。课后调查问卷显示,孩子们对这种上课方式都非常感兴趣,家长们也很支持。

好方法就要尽快推广出去。于是,廖实马上联系了孝感名师工作室的吴波校长,找到更多农村一线教师,很快组织起了以希沃平台为工具的直播教学分享课堂。

在课程中,他详细讲解了希沃平台的使用方法、直播授课的思路技巧,并基于希沃白板进行了详细的直播演示,足足播了两个小时。让廖实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数字,分享开播的时候是70人,结束的时候还是70人。

老师们愿意放下手机,来学习新授课方法,给了廖实莫大的鼓舞:“这证明了我们的人民教师个个都是好样的”,农村的老师们同样是渴望信息技术的。

连接

一个人能走得快,一群人能走得远,廖实开始发动身边的老师,一起去给罗庙小学支教,让更多老师参与到罗庙小学的建设中来。

不单是主科,音乐、体育、美术等等副科老师也不能少。一批批的支教老师带来的资源是持续的,各种新书籍、课件、教学资源包,以及联合教研、支教老师1帮1等制度改善,让罗庙小学跟城里的学校接上了轨。

随着罗庙小学的转变,廖实也从当初青涩的支教老师,成长为组建支教队伍的送教老师。在采访最后,廖实分享了他对支教的感受:“我们要的支教,不只是要给他们送去一条鱼,而是要和他们一起挖鱼塘,和他们一起修水渠。守护着这个鱼塘,呵护着这些小鱼,给予他们时间和耐心。”